中国国风书画研究院
欢迎光临中国国风书画研究院网站! 会员信息查询 Email:gf@guofeng.org.cn

“持节”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个人修身和人格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

持节与操守、节操、德操,是近似的意义,都是表示个体行为品性的概念。持节这一概念具有这三个概念所表达的涵义,同时又具有德行主体的积极态度的涵义。

比如,南宋末年,朝廷腐败,奸臣当道,北方的元军虎视眈眈,不断南侵,南宋王朝岌岌可危。1278年12月文天祥退出潮阳准备进山固守,再败被俘。元军攻崖山时,文天祥被押在船上,船经珠江口外零丁洋时,文天祥想起在赣州起兵时的赣水惶恐滩,触景生情,吟出了那首名传千古的《过零丁洋》诗,诗曰:“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鲜明生动地表明了他以死报国的决心。在被俘期间,元将劝其投降,他以《过零丁洋》作答,曾绝食八日,未死。后押解到京,被关在兵马司监狱三年多,受尽威逼利诱和残酷折磨,写下《正气歌》。忽必烈妄想说服他叛宋降元,希望落空,文天祥从容就义,保持了自己的高尚气节。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这首《正气歌》,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心理和文化形态。

文天祥通过列举十二位历史人物,热情歌颂了他们磅礴天地、忠诚为国、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像《正气歌》里提到的历史人物及其英雄事迹,在各个朝代都不乏其例。如宋朝的岳飞、李纲,当外族入侵时,不负天下之望,节义重泰山,以身舍命,视社稷生民为重,抗金主战;明朝的史可法恪尽臣节,浩气沃中华;清朝的张之洞力抗法寇,林则徐为国禁烟不畏生死,等等,这是构成我们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气节还涉及如何对待富贵贫穷,如何对待生死福祸,如何对待荣辱功名,如何对待权位爵禄,以及如何对待人己和家国等方面。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处世必以仁德,守德必从大义,为人重在大节,穷达见廉,成仁取义。这就是中国传统道德所强调的“配义与道"、“集义所在”的浩然之气,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各家在持节规范的论述中,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立志"、“弘毅德操”、“大行”、“大节"、“节全”等概念,都是对持节这一规范的具体化和解读。

当然,这些条目中有些思想和提法,也有一定的消极意义。

甘于贫穷、“功遂身退”、“上顺下笃”等,应当予以分析鉴别,至于“身死而君安则死之"的封建忠君思想,应该说是本节这一传统规范中的糟粕,应予以批判。

1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注释

清末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的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自题于厅堂的对联。

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为八尺或七尺。

背景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配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

林则徐在广东和镇海被革职时,当地群众就表达出了强烈的愤懑。他们不管皇帝老子怎样说,怎样做,纷纷到林则徐的住处慰问,人数之众,阻塞了街巷,他们为林则徐送靴、送伞,送香炉、明镜,还送来了52面颂牌,痛痛快快地表达着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对朝廷的抗议。

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向伊犁进发,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域,整整一年,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他行程一万五千多公里,同时还在对边疆局势的实地考察中,认识到中国西北连续防卫的潜在危机。

语译

大海容纳百川之水,所以变得浩瀚无垠;

山崖犹如墙壁髙髙耸立,人没有私欲则刚强正直。

点评

《庄子•秋水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海不弃涓流,故能成其大。喻人要有包容万物的气度,要有接纳不同意见的胸襟,更要有通达四方的视野。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寄语人们要放弃无谓的私欲,公正廉明,则能不怒而威。这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为自己的府衙写下的对联。可见其查禁鸦片的决心,也可见其不屈权势,不计个人安危的精神气节。此联广为流传,既是对林则徐的敬仰,也同时表达了人们对于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品质的认可和追求。

1811年,林则徐及第进士并登上仕途。他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无论是浙江任上,还是当钦差过程中,以及后来被发配到新疆,都把国家和民众利益放在首位。正如古人之言“足民,王政之大本。百姓足,万政举;百姓不足,万政废。”

林则徐为国谋公利的廉政思想,高度地表现了他廉明和勤政为民的作风。正因为他一心为国、为民,所以成为近百年来,睁开眼晴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功绩彪炳史册、名垂千古,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联系方式
邮箱:gf@guofeng.org.cn
电话(传真):010-68571730 监督电话:010-68573770
主管:中国书画家联谊会
主办:国风书画研究院
承办:北京恒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三里河南一巷国资委11号院2号楼
官方地址:http://www.guofeng.org.cn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京ICP备19056208号-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