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风书画研究院
欢迎光临中国国风书画研究院网站! 会员信息查询 Email:gf@guofeng.org.cn

 画外于夫

   文/曼陀罗

于夫

与梅葆玖先生

与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展示徐悲鸿和自己画的猫

于夫先生,在你已经走进天堂的时候,却还有很多的人未必了解你,甚至误解你。所以,有个人觉得有必要写一篇东西让更多的人了解你、认识你。

那个人就是我——一个编辑画报、曾经被你的真诚感动、又长时间观察你的人。                               —题记

                             一

于夫先生近些年是以画猫驰名的。

对他不甚了解的人以为于夫就是个画猫的。但这对于夫先生,如仅以“邓公的猫论”来评价他的艺术造诣,不仅偏颇,似乎还有点冤枉了他。

艺术家资质不尽相同,有天资聪颖的,有后天补拙的,有一鸣惊人的,也有终生不渝的……这些,除了天资聪颖,于夫先生和另外几条似乎都不甚搭边。原因就是未曾专一,即使他聪慧、悟性过人,但命运使然,在人生最好的时光中,猫画搁浅,业精其他,猫们在于夫先生笔下晚了好多年才粉墨登场,待到所画之猫和先生一起得以名扬天下,画猫之人却不得不与相交甚笃、相依为命的猫们挥手告别,到另一个世界再续猫缘了。

撼耶,痛耶,无可奈何耶!细细一想,人生乃无常,不管是谁,都是匆匆过客,永远没有完美的句号。憾事乃人生之常,谁敢说此生没遗憾?再者,这种憾事也未必是百分百的遗憾,换一个角度看,兴许还是一个人生的另一偏得与乐趣。

翁失马,焉知祸福?

    于夫16岁闯入画坛,18岁便成为哈尔滨市道里区艺术团的美工,后又到黑龙江日报社任美术编辑。如此年轻便崭露头角,而且搞上专业,当属少年天子一类。或是工作需要使然,或是年轻的于夫对美术的各种艺术门类充满好奇,他漫画、国画、连环画、装饰画、书法、摄影,均有涉猎,且成绩不俗,自1958年在《哈尔滨日报》发表漫画《一天之差》之后,少年于夫便一发不可收,成了省内报刊杂志发表美术作品的常客。其中的连环画《千万不要忘记》、装饰画《三请太阳》、漫画《成功之路》等均是他那时期的代表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术工作者对政治、国际形势极为热情,年轻有为的于夫更是乐此不疲,画过许多政治讽刺漫画。其中一幅刊登在《黑龙江日报》《飞蛾投火》的漫画,竟然与同一天《人民日报》刊发的漫画大师华君武的漫画《飞蛾扑火》“撞车”,两幅漫画的构思、构图、立意特别相似,标题也只有一字之差。于夫所画的内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架一个飞机,一头扎进越南战争的火海里。这两幅漫画同天刊登,两作者一个是美术界的权威,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后起之秀,这在当时引起报界不小的轰动。三十多年过去,当人已中年的于夫采访华老并提起此事,耄耋之年的华老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忘年交”,紧紧握着于夫的手百感交集。

于夫的漫画盛行好多年。很多哈尔滨人仍记得问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于夫系列漫画《老哈见闻》。主人公“老哈”的形象设计就是于夫以自己为原型设计的,只见戴着眼镜,头顶博士帽,肩挎相机,手握画笔的“老哈”奔走在大街小巷中间,将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以漫画形式讲述,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人心所向的爱憎观点,忍俊不禁的喜剧情节,神形兼备的夸张表现,老百姓看得那样来劲,“老哈”妇孺皆知,大受欢迎。

于夫因当美工、做美编,不仅造就了他是一个美术上的多面手,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于夫难得文化意识和新闻敏感。这也说明了日后于夫画猫能有大成并不奇怪,因为他在艺术人生的起步阶段就养成了一个艺术家的良好习惯,那就是勤于思考,全身投入。

 二

除了美术,摄影创作同样是于夫花费大量心血的一门艺术。1999年,于夫的人像摄影作品《岁月》便在世界艺术家联合会主办的“二十一世纪艺术家成果博览会”荣获“国际金奖”,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于夫在摄影艺术上的造诣。 

于夫的摄影名气在哈尔滨“可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来形容。影响大到这份上,当然要远远超出职业摄影记者影响力的范畴,究其原因,是于夫第一个吃上了螃蟹,首开先河成了黑龙江第一位专业摄影家创办商业影楼的摄影师。他之所以搞上了商业摄影,缘于他当时在黑龙江《新青年》任美术编辑兼摄影记者的职业经历。那正是文革后文艺复兴的年代,作为在国内深有影响的《新青年》,于夫的艺术化的版面设计特别是每期的封面人物和摄影专题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脸面”与“艺术”的锦上添花的作用。摄影就是美的再现,每期的封面人物,于夫都要精心物色、反复筛选,所上人物必须赋予时代精神,具有典型性和榜样效应,而且,必须符合青年人审美观点,时尚、靓丽、朝气、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刊登在媒体上的人像摄影作品,也是微妙的荐举人才的方式,一幅照片刊登在杂志封面,在人们欣赏品评的同时,还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幸运者就是在这样的关注下脱颖而出改变了命运。亚洲小姐郭金就是于夫用艺术镜头推出去的哈尔滨少女。天生丽质,聪颖好学的郭金被于夫发现后,于夫便以拍摄的郭金人像作品作为举荐方式,让她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并又帮助推荐她参加黑龙江省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大奖赛,荣获了第一名。

十几年来,于夫用相机为许多先后成名的女士留下了美好的青春瞬间,中国第一名模叶继红、世界名模肖冬梅、陈娟红,歌星陈红都曾出现在在于夫“举荐”的镜头里,最终都成为全国艺术圈里的佼佼者。还有一些名演员也是于夫拍照的对象,像著名演员刘晓庆、张金玲、王璐瑶等都在于夫定格的影像中大放光彩,也成为于夫的代表性作品。此外,哈尔滨各大剧院也常请于夫拍摄演出剧照及演员肖像,于夫的人像摄影炙手可热,成为名人佳丽追逐的摄影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摄影之美,于夫先创办了一所艺术摄影学校,然后在在哈尔滨道里哈一百斜对过、车辆厂文化宫,南岗“大世界”商场三楼、哈尔滨百货大楼、华侨饭店等开办了“于夫艺术摄影中心”。这些地方都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寸土寸金的街面,牌匾一悬,满城聚焦,于夫一夜间落户市井人家,写真、婚纱、肖像……于夫倾情光影,将人像创作与商业摄影结合起来,涤荡庸俗,增添高雅,艺术出彩,挖掘神韵,末了于夫将自己亲笔题写的签名落在照片一角,这张照片便成为摄影艺术品,为拍照者留下了特殊纪念。

 那时,于夫如日中天,大名鼎鼎,谁得到于夫亲笔签名的照片,是蛮感荣幸的。哈尔滨在生活方式上受欧洲特别是俄罗斯文化影响较深,中西合璧的生活方式开全国之先,摄影本来就是个舶来的欧化玩意儿,又是女性特别垂青的东西,所以于夫从事此业,就像走进了名媛佳丽的世界,身边美女如云。教堂的尖顶、咖啡的苦香、美酒的微醺、灯光的梦幻,拍摄的倩影……于夫沉醉在美的世界,终日忙得不可开交,佳作迭出,于夫与美女几近成为哈尔滨的一道风景线。

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加之于夫一表人才,喜欢穿格布衫、牛仔裤,头发微卷,满身艺术家气质,这使他在成为备受社会公众注目的人物之时,也有流言蜚语混杂其中。更有甚者,在小报上大肆渲染,于夫一米八三的大个可算是鹤立鸡群,好一阵子都在风头上。但于夫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醉投光影间。潜心做事,浑然不知,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一张报纸含沙射影污蔑他“风流韵事”,他这才怒不可遏,怒气冲冲地来到报社对质作者,后经朋友力劝,作者也再三检讨认错,于夫这才松开老拳,放过作者一马。

 三

 首先说,凡是搞摄影的,特别是搞人像摄影的,没有不喜欢俏丽佳人的,选这样的美女当自己作品的模特,当然是摄影家不二的选择。二是于夫本身就职于青年刊物,要发一些时尚、靓丽女郎作为封面人物,与年轻漂亮女性打交道乃再正常不过。三是于夫常怀爱才惜才之心,遇有潜质的女孩,古道热肠的于夫便愿于甘当人梯,以摄影为载体,为她们发展创造些条件。四是于夫作为文化界的知名人物儒雅谦和,见地透彻,指点迷津,所以很受那些女孩子的尊敬,愿意与他在一起谈天说地。像郭金,于夫就常鼓励她,让她多看一些好书,增加文化底蕴。后来郭金同考国内电影学院和戏剧院校均被录取,当她拿着七份录取通知书请于夫老师帮助选择时,于夫觉得她当节目主持人会更有发展空间。得其点化,郭金应聘到广东电视台当了节目主持人,后又到香港发展,还在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栏目中当主持人,如今她又到美国任看东方电视台节目的主持人。

    正是于夫曾有过这样的无限风光,很多人都将于夫视为一个风流才子。

    其实,这又是天大的误解。才子是没说的,风流却是捉风扑影。

很多熟悉于夫的人都知道,于夫天性善良,性格温厚,善解人意,通情达理,但又是一个感情浓烈、仗义豪爽、爱憎分明的人。他祖籍山东,与大多数哈尔滨人一样是移民的后代。齐鲁大地耿直倔强的遗传基因、哈尔滨中西合璧的文化熏陶,注定了于夫人生与艺术的取向和作为,当他的艺术天赋与人生之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不同于他人的于夫也就出现在哈尔滨这座华洋混杂、欧亚风情浓郁的城市。于夫的个人爱好很罗曼蒂克,他的热爱艺术、热爱文学,崇尚欧式生活、喜欢文化沙龙等等,这又从侧面反映出关内移民后裔在这座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城市开花结果、融入地域的人文特征。这种糅合、参杂,使这些关内第二代、第三代移民身上有着当代哈尔滨人的某些共性的东西,洒脱、开朗、豁达、透明。于夫就是喝着松花江的甜水,聆听着教堂的钟声,注视着画板水彩,追寻老街上的旧影,一步步走来,又一步步走去……我发现,像于夫这样的人在哈尔滨竟是一个松散的群体,他们与于夫一样,热爱养育他们的这座城市,沉迷于哈尔滨的人文历史,追寻艺术,用自己的文学艺术天赋诉说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他们十分怀恋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哈尔滨,最喜欢在夏天游览太阳岛,在深秋的夕阳下徜徉在松花江畔的林荫道上……我觉得,要弄懂于夫,必须把他置放在这个城市的背景中,沿着这个城市的文脉探寻他的心路历程。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叩问一个城市的灵魂必须在这个城市的历史积淀中去寻找,当你突然发现这个城市城与人的心结,并察觉到这里有一个默默捍卫这个城市文化底蕴的群体,以他们的内心挚爱、文化品位、艺术才情、生活方式、为人处世在诠释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他们精神上的富有和人格上的高贵。于夫就是漫步在这个城市精神长廊上的行者,他的痴迷,他的坦诚,他的沉醉,他的仗义,他的聪颖,他的纯真就这样揉搓一起,构成了于夫别样的艺术人生。 

    说来你也许不会相信,虽说于夫艺海遨游的时间跨度近一甲子,但他真的不谙世故,不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曲径之幽,不巴结、不逢迎,更不曾为一己私事给谁说过软话。此外,他还嫉恶如仇,一旦察觉某人品行不端,他就会就冷眼相看,更有甚者,他竟老死不相往来。七八年前,我在报上发了一个整版的报告文学,写的曾是于夫当年的一位同事的文学创作与教学的跋涉之路。后来于夫听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很激动地对我说:咱俩是先认识的,处的挺好,要是没交往之前我知道这篇东西是你写,我连见你都不见!而后他历数此人的为人为事,语调里充满着忿然。实在地说,于夫说的事,我也在其他人那里听到一些,百分之百的确凿,但我写此君是写他的文学成就与写作教学,也是百分之百的的真实。望着于夫涨红的面孔,我不想为此事辩解,但心里被于夫不揉沙子的爱憎观深深地震动了。

于夫的性情决定了他交朋好友的价值标准,除了美术界的许多同道外,于夫的交往的人物大多都是社会上特别是演艺界的知名人士,“于夫与名人”,成了于夫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不论是摄影,还是画猫,许多年来,于夫游走祖国各地,怀着对一些知名人士的一份敬重和相知,频频交往在他所热爱的社会圈子里。这些人中,有的是深孚众望的领导人,有的是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有的是赫赫有名的学者,有的是备受观众喜爱的演艺名家……于夫在和这些名人的交往中找到了快乐和启迪,用手中的相机镌下的定格和情有所系的猫咪,表达着他对这些值得他尊重的人士的爱戴。                                                                                                                               

    全国侨联主席庄炎林、杨振宁、靳羽西、梅葆玖、赵忠祥、陈铎,廖静文、著名电影艺术家王晓棠、刘晓庆、张金玲,著名笑星杨少华、侯耀文、李金斗,老艺术家陈强、葛存壮,著名养生学者洪昭力等等,对于夫所拍的人物肖像或他所画的猫都情有独钟,视如珍品,精心收藏。

    与于夫相处,愉悦而轻松,绝对仅凭性情就够了。

大概是2007年,因当时我主编的《黑龙江画报》要发一篇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二胡演奏家徐小菊的专题,为保证图片质量,我特意找到于夫,请他亲自操机为这位长相俊俏的美女演凑家拍些片子。于夫二话没说,没过几天,十几张拍摄精美的片子送到我的手上,布光、姿势、表情,氛围,效果,有这样的照片垫底,发出去焉不吸引眼球?后来,听徐小菊说,于夫为拍好这组片子,几易场地,最终还是在他自己的工作室拍成了。真不拍麻烦啊!徐小菊短短的一句话,我为之一振,找到了于夫为什么能拍出高水平人像作品的答案。

还有就是我在办刊时总想改变思路,力求有些变化。于是,我决定在刊发人物专题时配上漫画增加视觉效果。当时哈尔滨电视台每天正热播评书形式评点社会生活的专题《浮生白话》,片头就是于夫以漫画形式创作设计的。只见漫画上著名主持人于浮生大大的脑袋,两眼小得像豆粒儿,眯成的一道缝儿露出“逗你玩”的狡黠神情,一旁是于夫题写的“浮生白话”几个豁然醒目的大字。片头极具讽刺与幽默的意蕴,还未等于浮生粉墨登场,就吊起了观众想往下看的欲望。这样的作者上哪去找!我大喜过望,将想法和于夫说了,他又是二话没说,接连为“大众诗人”齐燕滨、杂文家王惠民等人画了漫像。须要补充的是,原来我说每人一张漫画即可,但他每人都画了两张。

有感于于夫在艺术的成就和社会影响,我在《黑龙江画报》为他发了一篇专题,特意请了蒙古族资深记者金玉熙为于夫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叫《于夫不是渔夫》。标题原不是这个,是我给改的。至于为什么起了这个古怪、拗嘴的标题,我当时也说不清楚,只觉得这个标题很有意味、很幽默,于夫当然不是渔夫了,我要让大家特别是对于夫不甚了解的人能够了解一下不是渔夫的于夫。

我还清晰地记得,当金玉熙、于夫我们三人在看这篇专题纸样时,他俩似乎都对这个标题颇感费解,我力陈这个标题的“画外玄机”,他俩互相对视,然后不约而同地同时笑了,算是认可了我的一己之见。我发现,他俩好像很会意,在某种程度上有宽容的意味。我当时虽挺尴尬,但还是有一种暖流涌上身子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才真切地感到那是一种品位,是那种修行很高的人才会有的品位。

于夫的高雅并不是那种傲气十足、盛气凌人的那种,相反,他对人谦和尊重,有时未等有人索要“御笔”,他竟“上杆子”奉送你的手上。一次我们受龙运大酒店老总李铁石之邀相聚,酒酣耳热之际,于夫来了兴致,当场用餐巾纸为李铁石画起漫像来。李总脸型瘦削,棱角分明,于夫寥寥几笔,一个虽嶙峋瘦骨但如铁石般傲然挺立、咄咄逼人的李总跃然纸上。在大家的一片叫好声中,于夫“高烧”不退,接连又给其他几人每人画上一幅,每幅画都上都写上画主和自己的名字。

    还有那是在一个笔会上,于夫的画猫时几个服务小姐很痴迷地围观,一直到收尾时仍有一个女孩子还在看着,似乎非要看到于夫画上最后一笔才会离开。大概是女孩的痴迷感动了于夫,他让女孩不要离开,说马上就给她画一张。这时招待书画家的宴席马上就要开席了,于夫仍旧站在画案旁专心致意地为这位素不相识的小女孩画上一张猫儿嬉戏鱼缸里金鱼的画。小女孩感动得不知说啥是好,于夫又招手呼来一位拿相机的朋友,在现场的一片欢呼声中,女孩和于夫持各持画角,留下了一张“立此存照”。至于于夫拍照是否有意为日后证明女孩收藏的猫画提供佐证,便不得而知了。

于夫的的这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在某些地方表现了纯粹艺术家的“怪癖”,与他的不巴结、不逢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尤其是他对那彼此欣赏的朋友,只要谁说想要“他的猫”,他就会答复说,有时间上他的工作室,随便拿、尽管挑就是了。

于夫肝胆相照的豪气,赢得了一大帮朋友对他的爱戴和尊敬。2013年3月27日凌晨于夫因脑梗在北京突然逝世的消息传到哈尔滨时,这帮朋友泪流满面聚酒浇愁,最后一致委托著名节目主持人于浮生和哈尔滨市电视台编导刘正平作为代表,星夜专程去北京参加于夫的遗体告别仪式。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中国书画导航网总编辑姜乃军、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金玲及北京燕京书画院院长魏连刚等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了悼念告别仪式。

因于夫逝世在北京,哈尔滨的好多朋友特别是文化艺术界的好友未能参加于夫的葬礼,著名多栖艺术家、黑龙江老艺术家协会主席王福林代表黑龙江的老艺术家专为于夫葬礼发去了唁电,高度地评价了于夫在艺术的造诣,为黑龙江文化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光明磊落、勤勤勉勉的一生!

    大概每一位画家都有所偏爱,然后在自己的作品里将那种经过取舍的爱憎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尤其是进入晚年的画家,一旦是别无旁骛,恐怕便是以画言志,以画寄情之类,个中所指,大概只有画家才能清楚,至于旁观者,大抵只能揣度,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矣。

地球上几乎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猫,全世界最著名的猫的品种,大约有30多个。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波斯猫、暹罗猫和中国最著名的狸花猫。波斯即古伊朗,暹罗即泰国。中国宋代有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叫“狸猫换太子”,这里的“狸猫”,就是指狸花猫。
     猫已经被驯化了3500年,成为了全世界家庭中极为广泛的宠物。猫的天性是自由独立,它从不将主人视为君主,更不愿任人摆布。高兴时它会像小孩一样爱撒娇,寂寞时会爬上主人的膝盖,猫的洁癖深受人类欣赏,它经常清理自己的毛,爱舔身子。饭后猫会用前爪擦擦胡子,被人抱后也会用舌头舔舔毛。

在于夫眼里,猫之性情,猫之娇态,独具魅力,有启迪、陶冶人之妙用,不仅养眼,更能润心,俯视万物,惟猫可表达他的喜恶,惟猫可表达他的意趣,所以,他便选择了画猫。

 画家画猫,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程璋、蔡鹤洲、刘奎龄、吴作人、黄胄、崔子范等众多画家,都曾涉猎,并有许多精彩的作品传世,但大都是偶尔兴致之笔,并非专工。当代画家画猫者不乏其人,仍专工者甚少,作品渐成大气候者,更是寥寥可数。

    于夫画猫被外界所知,始于多年前著名山水画家白靖夫、虎画家阴衍江、书画家傅伯庚和文化名人田新民来于夫家做客,看到客厅、书房等处都是于夫画的猫。他们过去都看到些齐白石、徐悲鸿、黄胄大师笔下的猫,但于夫笔下的猫与他们画的山猫、家猫、野猫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于夫笔下的猫都是宠猫,画得甜,画得趣,画得靓,浑然天成,自成一家。自始,于夫“猫王”的美誉便不胫而走,于夫舍弃其他,逐以画猫蜚声画界。

 观于夫画猫,只见他凝眉屏气,先画眼,继耳尖,后翘鼻;上点唇,下憨腰,再圆爪……依次挥洒勾勒,猫跃然纸上后再画辅物,或缸之鱼,或青之藤,或线之团,或水之仙……不消片刻,一幅妙趣横生的于氏之猫便诞生在芸芸众生之中,它与你或媚眼传情,或负气不睬,或自乐自娱,或凝思遐想……让你感到于夫的猫不是猫,它是你的朋友,它是你的家人,它是你的慰藉……此猫怎能不让你顿生怜金惜玉之心,从而对画猫之人的妙手神功感叹不已。

  这就是于夫猫画的艺术魅力。关于于夫画猫的艺术造诣,其中包括题材选择、构图布局、意境营造、物象刻画、主体描摹、艺术表达等诸多方面,多有人研究论述,其传统中国绘画追求的“意境神韵”的生动再现和“借景抒情,状物言志”的艺术诠释都受到极高的评价。除此之外,于夫突破前辈画猫不辨雌雄也成为画界轶事,被视为大胆创新之举。细观于夫之猫,雌雄可鉴,雄猫阳刚硕健,雌猫百媚千娇,一刚一柔,尽显造化之功。其猫画的通达人性意趣高远,其艺术手法的匠心独运,其风格的清雅简洁奇异精妙均表明于夫于当今中国画坛以猫标新立异,以猫传道寄寓,其猫画之中的天然谐趣,祥和安宁的意境,无不倾注了于夫的一腔感情,表达了他美好愿望与向往。

    1999年,于夫中国水墨画《双猫图》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中再次折桂,荣膺“世界金奖”;2010年首创意象的书法一笔象形“龙”字在香港大会堂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十周年香港庆典及交流活动评选中荣获国际金奖,并荣膺“世界华人功勋艺术家”称号;2012年,于夫首创意象的书法一笔“寿”字于在日本中国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第16回全日中展“中国著名书画家来日欢迎交流会”中展出受到日本政界、文化界好评。被授予“中日文化交流使者”荣誉称号。

  那些年,正是于夫画猫的黄金年代,他频频出现在全国的各类画展、比赛、笔会上,并远赴美国、日本参加艺术交流互动。这中间,于夫虽偶有创意书法的创作、参展,但画猫自始至终是于夫创作的主项,并在国内外展览上频频露面。

  猫本是人类宠物,猫画自然是格外引人注目,当别具一格、惟妙惟肖的猫画出现在观众面前,自然又会引起轰动。于夫的猫不管在哪展出,不管在国外和国内,都是观众最密集的地方,都会有啧啧赞叹和惊叹声。

    于夫泼墨寄志,写猫抒情,取大师巨擘之长,又假漫画之夸张谐谑,再借童画之烂漫天真,凭借自身的天赋,终成一家,其艺术成就再现了他勤学修养和探索创新的艺术轨迹。即使进入晚年,于夫仍充满活力,不仅对新生事物敏感,而且还乐于接受,这对于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讲,是弥为珍贵的东西。如他不早逝,不难揣测他的猫还会百尺竿头,誉中求变,誉中求新,誉中求精,于氏之猫更会誉满天下。

     以画定论,于夫是以专工水墨之猫,终成大器者的当代画家。只不过待他到以画猫名满天下之时,代价不菲,仅就年龄而言,只得以年届花甲古稀才来享受一番迟到的猫之美誉。所以,有人甚为可惜,说倘若于夫年轻时便专工画猫,现在早已修炼成仙了。

但于夫就是于夫,他不会以自己一私定位人生坐标,而是顺其自然,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有谁会说,于夫的漫画、摄影耽搁了他人生最好的年华,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呢?

我也绝不相信于夫先生也会这么看。回想到他当年的身影,青年于夫、中年于夫的人生精彩以及对社会的奉献足以弥补这一相比之下微不足道的缺憾。

     晚年的于夫甚是可爱。前几年,他应北京燕山书画院院长魏连刚先生力邀,在该院设立于夫艺术工作室,频频奔走于京哈两地。他一米八三的大个依然挺拔,气宇轩扬,充满朝气,创作上势头强劲,精品迭出;社交上身影活跃,风流倜傥。他从未言老,从未叹老,从未惧老。

    于夫先生,你知道吗,文化艺术界的很多朋友都很想念你,怀念你。你要知道,在当今功利、虚假、浮躁、喧嚣的的社会,有的人走了,就像往松花江扔了一颗石子,连个小浪花都不曾泛过。但你的走,却激起很多人的心海涟漪。了解你的人,都扼腕叹息,为你的人品,为你的才华。

我的这篇文章写完了,我相信那些对你不太了解,或者误解你的人会对有一个很好的印象。我呢,也如释重负了。  

    于夫先生,你还活着,而且永远年轻!                                                  2013年6月10日

                                                    于虚庐

(曼陀罗,本名张永德,美术、摄影、文学评论家,报告文学作家,哈尔滨市文史馆官员。现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主编。)

  于夫小传: 于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黑龙江日报社、新青年杂志社美术编辑、高级摄影记者,气功与生命科学杂志社副主编;香港新闻出版局《文革丛刊》特约美术编辑;美国、加拿大合办的《Perfection世界完美18位模特》画刊驻中国特约摄影记者。哈尔滨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青年摄影家学会主席,黑龙江漫画会秘书长,于夫艺术摄影学校校长,于夫艺术摄影中心总经理。1987年《于夫摄影美术作品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展出。

    于夫多年来专长画猫,他画的猫甜美可爱、生动传神、独具一格、被国内外许多著名人士所收藏,其中"双猫图"于1999年"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获荣誉金奖、并授予《世界杰出华人》称号,次年人像摄影作品《岁月》荣获《二十世纪艺术家成果博览会》国际金奖并被聘为《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他的传记入编《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二十世纪成功人士大典》、《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摄影家辞典》、《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当代名人》等辞典。

近年,于夫在北京、哈尔滨两地开设"于夫艺术工作室",并先后被聘为北方书画院名誉院长、炎黄书画院副院长、北国书画院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北京燕京书画院一级美术师,香港《名家》杂志社、及《健身与科学》杂志社高级记者。

近年来他被多家新闻媒体誉为猫王。

2013年3月27日凌晨,于夫因脑梗在北京逝世。

 

联系方式
邮箱:gf@guofeng.org.cn
电话(传真):010-68571730 监督电话:010-68573770
主管:中国书画家联谊会
主办:国风书画研究院
承办:北京恒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三里河南一巷国资委11号院2号楼
官方地址:http://www.guofeng.org.cn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京ICP备19056208号-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