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风书画研究院
欢迎光临中国国风书画研究院网站! 会员信息查询 Email:gf@guofeng.org.cn

 

       箴,劝戒。 “箴”也是一种文体,来裕恂在其《汉文典》中说:“惟箴之本义,引申古今。治乱兴衰之迹,反复警戒,使读者惕然于心,默知自鉴”,箴体有二:官箴与私箴。

       官箴是对为政者的一种警戒,示以为官为人之道,往往用讽刺的手法以预防和挽救过失。早在秦汉之际就有官箴问世,其大量产生则始于宋元以后。与前代相比,宋元官箴讲究德才并述,内容以弘扬儒学经典为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集中体现了宋儒理学价值观,其中围绕礼义廉耻,而展开的部分内容一触及了廉政问题,是古代廉政文化的重要载体。

       宋代以后,受理学强调内在道德修养的影响,统治者在吏治整顿中,开始注重通过宣传教化以戒除贪污腐败,官箴以经世致用为要义,旨在教导官吏遵循儒家文化价值观而行事,故而备受当权者推崇。于是,官箴文化大行其道,得以风行和发展。宋吕本中在《官箴》中提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并认为:“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多。"吕本中把为政三德作为处事大法,可见其重要性。其实,几乎所有的官箴都会谈及官员的个人道德修养,认为廉洁与否关系官员人格高下。将个人名节与清廉合在了一起。真德秀在《西山政训》中劝勉僚属四事,即廉、仁、公、勤,诸事之中将廉摆在第一位。

       仁政的思想,是官箴价值理念之一,理学大师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集中体现了宋代理学家们的政治理想。他们认为,清廉是德政的基础,所谓“公、忠、仁、明”,皆自清廉而生。因此,宋元官箴对仁政的宏论总是不惜笔墨。

       古官箴云, “居官五要:休错问一件事,休屈打一个人,休妄费一分财,休轻劳一役夫,休苟取一文钱。”

       如果在清廉、谨慎、勤勉之外,再加一个“忍”字,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尚书》说:“一定要能忍,这样才能成事”。这是处世的根本。谚语说:“忍让行事可敌挡灾星”。少陵诗说,“忍过事堪喜”。这些都是切中事理,是世间大法.并非空话。王沂公曾说;“吃得下三斗酽醋,才做得了宰相”。这大概是说,能够忍受难忍之事。

       古代官箴还说道:“中者,立法之本;信者,行法之要;为政,以爱人为本。

1.“愿闻己过,求通民情”

       语出(清)梁章鉅《楹朕全话》。

背景

       清代林则徐为江苏廉访时,书此作为大门楹联。他勤于政务,经常走出县衙访贫问苦。每次出巡时,他都摈除众多随行人员,只叫两名公差举着两块木牌子作先导。而这两块木牌上只写着“愿闻己过,求通民情”。

语译

       愿意听到自已的失误过错;

只是渴念了解民情民意。

点评

       孔子说:“为政宽和则百姓简慢.百姓简慢则以严苛纠正。严苛则民生凋残,民生凋残就施行宽和之政。这样宽、严相互调和,政治就中正平和了。”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林则徐不仅是抗英禁烟的缔造者、执行者,而且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为政清廉,了解民情,造福于民,真乃清代名臣,因此流芳百世,代代传颂。

 

 

 

 

联系方式
邮箱:gf@guofeng.org.cn
电话(传真):010-68571730 监督电话:010-68573770
主管:中国书画家联谊会
主办:国风书画研究院
承办:北京恒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三里河南一巷国资委11号院2号楼
官方地址:http://www.guofeng.org.cn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京ICP备19056208号-1
网站管理